如何做到水稻增产?水稻增产的本质原因
如何做到水稻增产?水稻增产的本质原因
植保资讯
2018-08-03 13:42
2767
官方新闻
植保资讯
2018-08-03 13:42
如何做到水稻增产?水稻增产的本质原因

大家好,今天,我将分享一个不同以往的理念,它可能会颠覆一些农业从业者对于作物产量的看法。理念即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,不是让作物增产,而是在保产,是在尽量接近不同品种应当达到的产量。接下来我会通过粮食作物——水稻,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这个理念。


1、水稻的产量来自哪里

专业的水稻种植者都应该知道,水稻产量的三大指标,“有效分蘖数实粒数千粒重”,所以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在提高这三个指标。然而,水稻是有自己的产量极限的,这是由品种所决定的。

 


以“龙粳31”这个常见的粳稻品种举例(这个品种,每个穗上可以有86个籽粒,正常的千粒重可以达到26g,在粳稻品种里属于稳产品种;黑龙江多数机插秧一平米有24个穴,也叫24蔸),根据品种本身的特点和黑龙江常规的种植技术,“龙粳31”产量有这样一个计算公式:


产量=667平方×24穴×20个穗×86个粒×26g千粒重÷1000粒÷500g/斤=1431斤/亩

undefined

2、理想产量与实际产量及原因

理想的管理状态下,龙粳31”(本身是稳产品种)应该达到亩产1431斤,而现实中,黑龙江绝大多数农户的产量只有1150-1200斤,其中有230斤,在种植过程中流失了。原因要么是苗不好,分蘖不好,有效穗数不够;要么是分蘖末期肥水管理不到位,中微量元素缺乏,导致授粉结实率不足,没有形成品种该有的86个籽粒/穗;要么就是病虫害管理不到位,水肥问题导致灌浆不饱满,或者灌浆期不够,底部产生瘪粒。所以说,我们的种植管理,农药化肥等一切工作,都是“产量保卫战”,目的是实现品种的理想产量。

 


3、几个简单的保产方法和原理

因为农户和种植者的水平参差,地区差距大,不可能使多数农田跟我们的实验田一样高产,目前“精准种植,精准管理”的农作技术,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普及,但是已经有一些办法,可以缩小种植者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,使实际产量能够更加接近品种的理想产量。

A. 分蘖期喷施芸苔素,海藻素等促进快速分蘖柯茬的叶面调节剂,结合促生根返青的肥料,保证有效穗数达到最高值。(核心是“早、快”,因为越早长出来的分蘖才能形成有效穗,有足够的时间孕穗和生长,较晚长出来的分蘖不会形成自己的根,形成无效穗,不能结实成籽粒,如同杂草一样消耗营养)

B. 孕穗期补充中微量元素,由于多年种植,大多数土壤中都缺少中微量元素,比如硼锌、钙、硅等,可以在孕穗期喷施,促进扬花授粉的结实率。

C. 三唑类杀菌剂(苯醚甲环唑、丙环唑、戊唑醇等)可以打破阶段性灌浆(原理是三唑类杀菌剂可以去除作物生长的顶端优势,也就是蹲苗的作用,但对于水稻比较柔和),让水稻稻穗上下的籽粒同时进行灌浆,也就能去除一些瘪粒,提高产量。

D. 配合杀菌剂一起,喷施高钾叶面肥,后期水稻的4片功能叶对产量作用很大,在保叶的基础上,同时喷施高钾叶面肥,促进灌浆和干物质收集,提高千粒重

 

今天关于水稻的管理就分享这么多,按照目前多数农户的种植水平,还有很多细节方面的技术需要我们做普及工作,如种子、农药、化肥、人工相关的技术等等,尤其是土地相关的管理技术。这些技术的价值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,以后我们可以一起不断学习,共同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