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玉米“抗性害虫”的起因
东北玉米“抗性害虫”的起因
植保资讯
2018-08-03 23:25
3562
官方新闻
植保资讯
2018-08-03 23:25
东北玉米“抗性害虫”的起因

近日,黑龙江部分地区爆发玉米虫灾,往年亩成本2元钱就能轻松搞定的除虫,今年的药剂用量翻了几番,却还无法达到杀虫效果。今天通过这个案例,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下“抗性害虫“的发生原因。


抗性害虫,就是用习惯性的常规药剂很难防治,甚至无法防治的害虫,今年东北部分地区爆发的虫灾,就属于抗性害虫。


153078871100037.jpeg


原因一:用药不及时,害虫变成大龄幼虫。

如果了解东北玉米的种植水平,您应该知道,已经使用过苗后除草剂的玉米,就很少对其进行田间管理了。所以当发现害虫时,就已经错过了最好的防治时期。因为鳞翅目害虫分1-5龄,1、2甚至3龄时用药,相对还是比较管用的,继续长大成5龄虫时,耐药性会多倍增加。也就是说,如果正常情况下30ml功夫菊酯可以打死的害虫,这时就要增加到100ml。


原因二:害虫种类识别能力差。

因为东北地区寒冷,在玉米种植的历史上,虫灾本身也不是每年都发生,农户在对害虫的识别上,有一定误解。今年田间的害虫种类较多,有二代粘虫、草地螟、甜菜夜蛾、斜纹夜蛾,甚至发生了几种害虫在一块地里同时出现的情形。这些害虫的抗药性本身也有区别,使用同样的、单纯的“氯氢毒死蜱”远远无法达到防治效果。然而,第一次没打住,再打一次的效果会折半下降,造成害虫的“酒量”越来越好,被“灌倒了”,一会又爬起来。


原因三:防治误区

调查大多数“难打”地块的农户,都有一个同样的问题,就是都打过三遍以上。打第一遍药时,没想到这么难打,都是按照往年的药剂量防治的,结果第一遍没打住,打第二遍时心想“第一遍都用那么多药了,这次再少打点就行了”,结果害虫还是没有被打死,又有了第三遍、第四遍,直到市面上所有常见的药剂全部失效。


153078871100015.JPG


正确理解与防治技巧

首先,防治害虫,一定要对症用药,在不了解害虫种类时,不要盲目地凭感觉乱打药,以免养成害虫的耐药性。一次性杀灭彻底,这个很好理解,如果一次不彻底,第二次就增加了害虫耐药性。更重要地是,一定要及时监测虫害爆发情况。每年进入夏季,玉米到达12片叶以上时,都会有强对流天气。因为许多害虫(如二代粘虫等),具有迁移的特点,再加上春夏交接时,我省多地干旱,这些都是害虫的预警,应当掌握好规律,多观察,在害虫还小的时候及时打药防治。


其次,综合防治很重要,农户也好,农资经销商也好,都图意速效杀虫,其实越是速效的杀虫剂,越能加快自然选择出抗性害虫的速度(这里不具体解释原因了)。所以配药时,速效和长效共同配合更有效,尤其推荐使用“生长调节类”杀虫剂,如灭幼脲、虫酰肼等不易产生抗性的长效药剂,与高效氯氟氰菊酯、甲维盐、毒死蜱、虫螨腈等速效药剂共同复配.


推荐:目前一些地区还有虫害发生,据这几天的了解,可使用“2%甲维盐350ml+35%高氟-毒死蜱600ml”,或者“1%苦皮藤素600ml+5%高氯-甲维盐350ml”或者“50%氯氢毒死蜱600ml+2.5%甲维盐500ml”,以上用量可喷洒15亩地(一垧地),目前是富锦、同江、虎林等用户反应效果相对较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