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城
从农作物生产到食用的各环节去分析,生产第一线的农户,想要的是既保证药效不产生药害,又要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成本。收购经销者,期望通过恰当使用农药,保证每年的产量稳定,提高市场价格的稳定。而对于全天下老百姓,就是减少农药残留,保证食品安全,降低农药对自然环境与生态资源的污染。提高农药的效率可见是大众的渴望的一个方向,那么我们在植保作业的时候既保证效果,又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呢?
那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我们农药的使用效果呢?以下是影响使用效果的因素介绍。
配药浓度及剂量:农药的浓度越高,药效就越高,当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后,浓度增加,药效不一定提高了。如“苯氧羧酸类"除草剂属“内吸性”传导型除草剂,使用时如用药量过大,会造成植物输导组织被破坏,使得药剂在还为运到根系或生长点,反而药效不好。昆虫味觉作用很强,农药若在食物中含量过高,有些昆虫会立即产生拒食作用。因此用于植物的农药用量过多,易对植物产生药害,也会使害虫迅速产生抗药性,而影响防治效果。
水的硬度(指水中所溶解的钙、镁盐量) :影响乳液和悬浮液的稳定性;可湿性粉剂粉粒会发生聚合现象而产生较大粉团;有的药剂在硬水(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)中可转变成难溶性物质而丧失药效。水中的点解质:电解质对乳化作用也会发生影响,如氯化钠的含量。水的酸碱度:水的硬度越大碱性也越大,有些药剂在碱性中可分解。如有机磷类/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对碱性水敏感。喷雾时应选用硬度小的自然水源。
三、农药的防治对象生理状态及发育阶段
防治对象生理状态及发育阶段:防治时应选幼虫期。幼虫期抗药性差,卵期最强,同时幼虫期是为害最严重的时期。一般选择三龄前防治,效果最佳。各龄幼虫耐药性也不同, 一般低龄幼虫耐药力差,高领幼虫耐药力强,卵孵化高峰期过后的1~5天为最佳防治期,这时的杀虫效果最好。对植物病害要在发病初期防治最好。冬季孢子耐药性强,当孢子萌发后,幼嫩的芽管耐药力降低,此时施药防效较好;当芽管侵入植物体内生长繁殖后施药已无效。农作物田间杂草要‘适时施药"。一般来说,一年生杂草,应在萌芽期,最迟在3~5叶期施药。杂草成株后,对除草剂的抵抗力增强,此时用药已难以达到选择性灭除目的。多年生杂草,则要使其生长到一定叶面积才能施药,以使杂草体内达到有效的剂量而中毒死亡,但对这类杂草最迟也应在开花前施药。杂草一旦进入开花期,即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期,其体内器官分化,生理生化反应等方面均发生变化,从而使除草剂不能发挥其作用。阔叶杂草,则应在萌芽期以土壤处理法进行防除,或等长到一定叶面积后靠形态选择,位差选择、生化选择或采用定向喷雾法防除,施药应在杂草处于幼嫩状态。果树则是一年喷药5~6次:1、萌芽期,2、展叶期用药最为关键,3、其次花露红期,4、落花期,5、摘果后,三分之一落叶时,6、再就是清园用药了。
四、昆虫的取食机制
害虫无论活动还是取食都必须与作物接触,因而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应用最广泛。就害虫活动习性而言分为:“叶面害虫”、“潜食性害虫”和“钻蛀害虫”。有触杀作用的药剂防治“钻蛀害虫”只能在害虫,未钻入作物体内前使用;有内吸/内渗作用的药剂适用防治已钻入作物体内的“钻蛀害虫”、“潜食性害虫”就害虫取食方式而言分为:“咀嚼口器害虫”和“刺吸式口器害虫”。有触杀、胃毒作用药剂适用于防治“咀嚼口器害虫”;有内吸、内渗作用的药剂适用于防治“刺吸式口器害虫”。
五、农药防治对象表面结构/性能
植物表面有茸毛或具有较厚的蜡质层,叶片形态为直立状,一般药液不易沉积,如单子叶植物;双子叶植物平展,茸毛少,蜡质层薄,药剂易于沉积。
不同种类昆虫,其体臂上的湿润性差异也较大。体臂蜡质层薄、分泌物少、无鳞片的昆虫,药剂易于湿润沉积;体壁蜡质层厚、分泌物多、具有较多鳞片的昆虫,药剂不易湿润沉积。植物的叶片(根系)生理吸水力对药液的吸收也有很大影响。如:在傍晚或清晨,尤其是在傍晚的生理吸水力最强,对有内吸作用的农药而言,药剂的吸收也最高。
六、施药的温度
正温度系数型农药,即在一定范围内,温度高,药效好。目前使用的大部分杀虫剂都属于正温系数型,温度变化对药剂效果发挥影响很大,如敌百虫防治松毛虫,20°C条件下比10°C下的药效高出4倍;乐果在15°C以下对蚜虫防治效果很差。负温度系数型农药,即在一定范围内,温度低,药效好。属于负温度系数型的杀虫剂品种不多,主要在DDT、除虫菊素及合成拟除虫菊酯如丙烯菊酯。在高温下,药剂所表现出的生物活性高,穿透力强而迅速,高温还可降低物体的表面张力,增加药液的展布性能;在高温条件下,有害生物的呼吸强度大,代谢旺盛,活动力强,这些条件均有利于药剂杀伤效力的发挥。但是高温施药也会增加药剂对作物的药害和人畜的中毒机会。
七、施药的湿度
高湿可加速药剂的水解作用,导致药剂失效或产生药害,特别是粉剂易聚集或结块影响药效,产生药害。杀虫剂对湿度的要求范围较低,一般而言,在先高温、低湿,再低湿、高湿的条件下,即下午4时以后至傍晚进行喷雾。对于杀菌剂来说,- 定范围内湿度与药效成正相关,即湿度越大保护性杀菌剂易杀死入侵感染的病菌;土壤处理时,湿度大也易于药效的发挥。但如果湿度过大时则不利于内吸性杀菌剂的内吸渗透和运输传导。除草剂的施用以土壤处理法为主,所以湿度和药效的关系密切,在- -定环境内,湿度越大,效果越好。
八、光照条件
大部分农药可不同程度的被光解,甚至在光下会被快速的讲解无效。如辛硫磷在光下4小时便可被光解二分为- -以上,故适宜用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,如在傍晚施药,可在近20小时内发挥强大药效。如烟碱防蚜虫等害虫也只宜傍晚施药。有不少药剂特别是除草剂,在光照下效果却更好。除草醚作为光化性除草剂,只有在光下才能起杀草作用。
九、环境风力影响
风力可致药粉或药液飘移损失,其次由于药粒都聚集于一个风向面而影响均匀度,从而间接地影响药剂的防治效果。
以上总结的九个方面都是在施药作业时需注意的因素。